02
2025-04深圳大学青年人才王奔副教授来访讲学
02
2025-04山东理工大学刘明明教授受邀来访讲学
02
2025-04【媒体生科】湖北大学新闻网:我校获批武汉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01
2025-04筑牢安全防线 护航成长成才——生科院召开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专题会议
01
2025-04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01
2025-04【媒体生科】湖北大学新闻网:六校青年共聚湖大,交流生命科学成果
31
2025-03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专业宣讲会
29
2025-03聚焦教育强国使命担当,共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化学化工学院启动人才培养大讨论活动
陈毅歆
2025年4月1日(周二)上午10:30
生命科学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A204)
施一
2025年3月25日(周二)上午10:00
生命科学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A204)
王天云
2025年3月10日(周一)15:00
实训大楼311
焦建伟
2025年3月10日(周一)15:00
实训大楼311
孙中生
2025年3月10日(周一)15:00
实训大楼311
何鹏辉
2025年2月25日(周二) 15:00
生命科学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A204)
研究领域:生物固氮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豆科植物功能和细菌结瘤基因表达
研究领域:作物育种、生物能源、作物抗性生理研究,玉米育种、种质资源搜集、利用及创新
研究领域:发育神经生物学、重大神经疾病的动物模型
研究领域:重大脑疾病分子诊断与辅助治疗、脑化学测量和脑部靶向递送
研究领域:医学病毒学、分子病毒学、新型疫苗及抗病毒药物
研究领域:核酸药物创新、结构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原体和癌症的核酸追踪检测以及早期诊断研究
研究领域:生物固氮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豆科植物功能和细菌结瘤基因表达
研究领域:作物育种、生物能源、作物抗性生理研究,玉米育种、种质资源搜集、利用及创新
研究领域:发育神经生物学、重大神经疾病的动物模型
研究领域:重大脑疾病分子诊断与辅助治疗、脑化学测量和脑部靶向递送
研究领域:医学病毒学、分子病毒学、新型疫苗及抗病毒药物
研究领域:核酸药物创新、结构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原体和癌症的核酸追踪检测以及早期诊断研究
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魏子贡教授团队在基于结构的创新药设计领域方面取得新进展。伪狂犬病毒是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重要病原体,同时具有极高的人畜共患风险,研发有效治疗手段迫在眉睫。在前期工作中,该团队基于循环神经网络以及强化学习,基于HSV-1 DNA聚合酶抑制剂PNU-183792的结构启示,发现了先导化合物c14,抗PRV活性达到14 ...
查看更多3月24日,我院在一楼学术报告厅内举办了一场题为“在生态地貌模型框架内调整红树林生长模型”的学术讲座,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工程学院Steven G. Sandi博士担任主讲人。讲座伊始,刘杰副院长对Steven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Steven博士在讲座中详细介绍了全球红树林和盐沼的分布现状,并指出湿地生态系统在应对海平面上升时需要进行空间调整,其植被向内陆迁移是必然趋势。他还阐述了湿地植被的水文驱动因素,并以亨特...
查看更多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邢琼课题组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两篇关于芳香族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研究成果。研究聚焦于芳香族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关键酶的结构与功能,为开发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芳香族化合物因其化学稳定性,在环境中难以自然降解,长期存在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生物降解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
查看更多2025年3月21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袁文雅/李海涛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华玮团队在Plant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Targeted disruption of five Bna.BRC1 homologs in rapeseed generates a highly branched germplasm for its multifunctional utiliz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获得了Bna.brc1五重突变体,创制了新型的多分枝种质资源,证实油菜的所有子叶和真叶处的腋芽都具备形成分枝的潜力,同时发现Bna.BRC1s可以通过诱导ABA的生物合成负调控油菜的分枝。该研究成果为通过优化株型提高油菜的多功能利用价值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并为BRC1在其他芸薹属作物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参考。
查看更多3月24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壮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Target DNA-induced filament formation and nuclease activation of SPARDA complex》的研究论文。博士生王凤和硕士生徐海江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李壮副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图1文章首页短原核Argonaute是细菌免疫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结合的单链核酸来感知入侵移动遗传元件的靶核酸,并通过激...
查看更多湖北大学张永清教授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胡理课题组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了题为“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reduced nocifensive sensitivity in autism-associatedShank3mutant dogs”的研究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5-02952-y)。该研究首次证明了孤独症家犬模型存在与人类相似的疼痛敏感性降低的现象,揭示了Shank3基因突变导致大脑兴奋/抑制(E/I)失衡可能是导致疼痛刺激反应...
查看更多以往认为,洞穴生物会完全丧失生物钟,但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刘杰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挑战了这一假设。团队发现,长期生活在无光环境中的洞穴蜘蛛虽然已经失去了视觉器官,但仍然保留了完整的昼夜节律行为调控系统和感知蓝光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蓝光诱导激活(图1)。该成果2月12日以“Blue light restores functional circadian clocks in eyeless cave spiders”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图1.洞穴蜘蛛生物钟调控通路...
查看更多近日,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金明教授团队在介电储能陶瓷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陶瓷介质电容器由于其高功率密度、快充放电速率,在大功率和脉冲功率系统中作用关键,被广泛应用于通讯、新能源汽车及脉冲电磁能装备等领域。目前,开发兼具高可回收能量密度和高充放电效率、环保、小型轻质的介电电容器成为重要研究方向。郭金明团队与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合作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
查看更多近日, 湖北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志洪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王富安教授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发表了题为“Self-Adaptive Activation of DNAzyme Nanoassembly for Synergistically Combined ...
查看更多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和疫苗研究中心陈明周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AMFR-mediated Flavivirus NS2A ubiquitination subverts ER-phagy to augment viral pathogenicity》(E3...
查看更多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