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院98级优秀校友刘芳华返校作学术报告

作者:生命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7日 00:00

(通讯员:熊新芝  杨娟)10月16日,我院98级生物工程专业校友刘芳华返回母校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微生物燃料电池与微生物电合成技术”的学术报告。作为一名成功人士,他还结合自身实际,与在校学子分享了自己的成才经历。

    首先,刘芳华就其研究方向和大家做了简单的介绍。“很多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已经进化出在无氧条件下呼吸的能力。而在这些微生物当中,一个在系统进化关系上呈现出多样性的亚群,通过胞外电子传递(EET)将其代谢途径与厌氧条件下的外部电子受体紧密结合在一起。胞外电子传递是多种有微生物参与的环境现象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涉及范围涵盖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到产生电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等各个领域。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岸带区域能够进行胞外电子传递的微生物及其机制,包括直接与电极或者矿物进行接触传递、通过纳米纤毛或者其他纤维状结构进行传递以及生物膜的形成等。”

    刘芳华的团队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海岸带区域可能存在的微生物与(半)导电矿物之间在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在分子水平行使功能的了解,希望能够最终发现新的微生物代谢和生物成矿途径,阐明海岸带区域胞外电子传递的化学和物理特征,并为进一步了解(半)导电矿物纳米颗粒促进微生物之间进行电子传递提供证据。期望了解微生物是如何实现胞外电子传递,受微生物表面结构如何影响,及其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能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刘芳华就自己毕业十年的成长经历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芳华”,“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刘芳华从儒家之中感悟人生,领悟生物方向学术的真谛——顺应自然。“知识也是有保质期的,一般是20年。就像食物一样,坏掉了的不能吃,不会坏的,更不能吃。”他十分幽默的为学生讲述了成功从做人开始的道理。他说人生只用做三件事:第一是知道此生为何事;第二是怎样完成这件事;第三是如何把这件事做的更好。同时还借用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兴盛的规律来鼓舞他的每一个学弟学妹都要肩负着历史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圆自己梦,以安父母心。

    最后,刘芳华亲切地和现场学生进行了互动,不论是有关纤毛导电的生物学意义这样专业的问题,还是对考研方向目标如何确定这种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他都一一耐心地做了回答,赢得了在座学生们的一次次热烈掌声。刘芳华以“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勉励广大学子勤奋学习、潜心研究。

 

链接:刘芳华,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学习并获得生物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进行硕博连读学习并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参与863项目子课题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基金关键项目。博士毕业后受邀分别到德国马普陆地微生物研究所和麻省大学Amherst分校微生物系进行了为期4年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期间参与美国能源部ARPA-E和德国化工产业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10余篇,引用频次达121次,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到11.653,合作专利1项。近年来和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燃料电池和电合成领域以及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