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崔乃香)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外卖食品因其独特的便捷性在竞争激烈餐饮行业中脱颖而出,直接成为城市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餐点到小食,从饮品到果蔬,外卖在为我们的日常提供着一站式服务。无论是源头还是对其处理过程,外卖垃圾现均以数量庞大的“优势”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面对外卖垃圾所带来的问题,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外卖垃圾调研团队把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作为实践重点,以“武汉市外卖垃圾发展现状”为调查主题,组织9名大学生于7月11日至7月17日,赴武汉市对外卖垃圾的源头及处理进行深入调查。
外卖垃圾分类现状
为响应最近热门的垃圾分类政策,总体把握外卖垃圾分类情况,团队成员走访了武汉市三个垃圾分类试点单位:武昌区城管局新生路垃圾转运站、江汉区万松街道云飞雅苑小区以及江汉区蓝天花园小区。
第一站成员们来到了武昌区城管局新生路垃圾转运站,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大小垃圾车,出乎意料的是该处无任何垃圾发臭的味道。通过采访相关人员了解到该转运站对运来的垃圾进行了干湿分类。干湿垃圾分别由干湿垃圾车运送,并且被分开处理,此外转运站会每天定时消毒,除味。据了解,该转运站进行垃圾分类已有大半年了。
通过走访江汉区万松街道云飞雅苑小区,了解到该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小区和垃圾分类公司合作,居民按照厨余垃圾袋和其他垃圾袋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小区门口设有垃圾处理点,配有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督导员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打分,并进行二次分拣;最后垃圾由垃圾车进行分类运输。督导员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经商务区第一社区居委会的推荐,团队来到了江汉区蓝天花园小区,考察了小区内垃圾分类宣传情况及实行情况。和云飞雅苑一样,蓝天花园也是同垃圾分类公司合作,从居民家中开始垃圾分类。更具有创新的是蓝天花园采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打分,还确立了奖励制度以激励居民的垃圾分类热情。
经过调研可以看出外卖垃圾的处理方式为:居民将剩饭剩菜归于厨余垃圾,餐盒归于其他垃圾,二次分拣再将餐盒分为可回收或不可回收。
外卖餐具使用现状
一周时间,团队线下走访外卖商家、采访外卖小哥、发放调查问卷获得第一手资料。外卖商家的餐盒主要来源途径是市场统一购买,目前最常用的外卖餐具有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PP塑料餐具和纸质餐具。对于可二次使用的餐具,卫生和安全问题是外卖商家普遍顾忌的问题。关于外卖餐盒,绝大多数市民表示希望使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此外,如果对外卖一次性餐具进行回收,大多数市民希望放到楼下指定位置。
基于调查结果,团队成员对解决外卖垃圾压力问题提出建议:①履行环保责任外卖企业义不容辞:政策层面如果能加以引导和鼓励,让愿意承担环境成本的企业不吃亏,可以通过补偿机制,用经济杠杆撬动企业的积极性,让维护环境成为各方的理性选择。②加强分类回收和处理:解决外卖垃圾问题,应从源头和下游两端入手。既要采取措施减少外卖垃圾的产生,又要加强对外卖垃圾的专业回收处理,大力提高利用和处理“存量垃圾”的效率,严格控制“增量垃圾”的产生与规模。③创新外卖包装方式:对相关企业的科技研发进行补贴,对可降解产品减免税收,在源头上堵住“白色污染”,使公众获得更加方便环保的替代产品。
“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外卖市场越来越火爆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外卖包装物、食物残渣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了解到了外卖垃圾的处理现状和外卖餐具使用现状。希望更多的大众能在生活中少点一份外卖,多关注垃圾分类。”团队成员倪洪铭说道。(编辑:毛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