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蔡琳)2023年7月13日至14日,由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与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组织的2023年暑期青年教师研修班顺利举办。此次为期两天的研修班邀请来自多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为生科院22名新进青年教师提供了教学经验、师生关系、个人职业规划、实验室与学生管理、基金申请、英文写作等多方位指导,获得学员一致好评。
开班仪式上,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王慧平以《成长之路-从“青椒”到“青骄”》为题进行开班致辞,向青年教师介绍了生科院的发展历程,指出科研需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同时多关注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效应。王慧平嘱咐青年教师多关注学科建设、平台发展、教育教学,并注意保持身心健康。
湖北省“教学名师”张海谋教授以《教学之道》为主题,分别从道义、道理、道路、道德四个方面总结自己在多年一线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系统阐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谁来培养人?”的问题。张海谋教授介绍多种可以借鉴的方法,包括根据课程性质利用问题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写教研论文和申报教学成果奖来总结教学经验,琢磨并梳理自己教学理念的逻辑。最后张海谋教授提出青年教师须起到传播正能量的作用,把立德树人当成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这样才会有职业成就感。
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孙山以《远近由心: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启示》为题与青年教师进行沟通。孙山老师首先介绍高校学生存在抑郁症等不良心理人数已超20%的严峻现实,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并且结合多种实例,分析了师生关系产生冲突的根源,以及改善师生沟通质量的方法。孙山老师的讲座内容激发青年教师们广泛的兴趣,引发热烈讨论。针对大家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孙山老师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大学生的培养重在作为陪伴者鼓励和启发学生,老师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如果一味地想着改变学生最后可能发展成自己的心理问题。
在青年教师个人规划和实验室管理专题,张冬卉院长以《青年教师如何培养领导力与团队管理能力》为题进行分享,提出青年教师要构建自己全方位能力环,思考个人的愿景、使命如何与团队及学院的远景和使命有机融合,随后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张冬卉院长分享了“领导力”和“团队管理”的本质和方法,其中有效沟通是最重要的因素。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外部合作和内部协作,并且做好时间管理,成为一位终生学习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鲁敏教授进一步针对该话题做了生动风趣的分享。鲁教授提出,在实验室与学生管理方面,需要全过程保持理性。鲁教授提出了许多非常实用的方法,包括制定全员执行的实验室规则,坚持记录组会纪要,打造并保护具有积极示范效应的实验室成员,根据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并转换自己的心态等。鲁教授总结实验室管理的重点是酿造健康的氛围,创造方便高效的实验条件,选拔和重点培养优秀研究生,对学生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理性与学生相处。严谨从业,惠及一生!
在基金申报培训环节,学校科发院的吴聪聪副院长及姜倩老师受邀来现场宣讲政策并且答疑解惑。此前,张冬卉院长首先讲述了申报书作图以及撰写方面的技巧和工具,并用多个实例让大家体会什么样的申报书才是评审人眼中的好标书。
姜倩老师介绍了湖北大学近五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的立项情况,并且带来了自然科学基金的最新政策,以及“十四五”优先发展领域,最后介绍学校接下来的基金项目申请安排。在讨论环节,青年教师们与吴聪聪副院长和姜倩老师充分交流,提出个人发展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议,获得科发院老师的理解和认同,相信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能够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奋斗热情和积极性。
在英语写作培训环节,外籍教师Jonathan Nimal给青年教师们分享了3个小时的内容。Nimal教授从英文综述素材收集、撰写方法,以及研究型论文设计、构思、实验、撰写和杂志选择方面提供了有启发性的观点;并且着重强调国际专利申请对于保护重要研究成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Nimal教授以自己丰富的个人经历作为实例,从过来人的角度给老师们提了众多“避坑”建议,令人受益匪浅。
在结业仪式上,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谢玉平介绍了举办本次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初衷,并且给青年教师们提了三点期望,即青年教师要做育人楷模的追随者,要做高尚师德的践行者,要做科学精神的传承者。谢玉平列举了生科院目前的各个优势科研团队以及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并强调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湖北大学大生科院几代人的努力和传承,他以黄大年、张桂梅等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青年教师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会后,谢玉平给完成全程培训的教师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
本次青年教师暑期研修班顺利结束,参加研修的教师反响积极热烈,期待该活动今后能继续举办。本次研修班深度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精神,不仅对提升生科院青年教师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助力生命科学学院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必将给生科院全力冲刺“一流学科”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审稿:谢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