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正文

    彭旭副教授在高熵合金电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化学化工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09 浏览次数:

    4月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发了化学化工学院彭旭副教授题为“High-entropy alloyenables multi-path electron synergismandlattice oxygen activationfor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的研究论文。湖北大学彭旭副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于海滨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电催化析氧反应(OER)是电解水制氢等清洁能源技术的核心步骤,但其缓慢的反应动力学严重制约了能源转换效率。传统催化剂主要通过金属位点吸附反应中间体(AEM机制)进行催化,存在理论过电位下限。而通过晶格氧直接参与反应的晶格氧活化机制(LOM)虽能突破这一限制,却面临金属高价态不稳定、氧活化困难等挑战。

    该研究工作巧妙利用高熵合金的多元组分特性,通过多种金属元素的配合构建多路径电子协同策略,实现了电子结构的精准调控。同时,创新性地利用高熵合金的多元素协同效应,成功激活了晶格氧参与反应的新机制,为开发高效稳定的OER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其中,镍位点的高价态促进了晶格氧活化,而弱Co-O键的引入则显著降低了氧脱附能垒,形成了高效的Ni-Co双活性中心。这种多元素协同的设计策略,不仅突破了传统单金属催化剂的性能限制,还通过表面重构形成了稳定的非晶结构,实现了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双重提升。该工作深入揭示了高熵合金催化剂中多元素协同的构效关系,为设计新型高效能源转换材料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该项工作得到了武汉市知识创新专项、湖北大学原创探索种子专项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648-y

    (审稿:张修华)

    联系我们

    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 生科院官微

    • 健工学院官微

    • 化工学院官微

    • 资环学院官微

    • 材料学院官微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