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震教授,是中国国家特聘专家(教授),硒核酸国际创新研究院和诺奖大核酸研究院院长,以及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教授,博士导师。于1984年获得四川大学分析化学学士学位,于1987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物有机化学硕士学位,于1994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 获得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于1994年,他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系分子生物学博士后,师从于邵斯达克教授 (Professor Jack Szostak,2009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于1998, 他应聘入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伦学院为助理教授, 2004获得终身教授职称。于2004年,他被聘入乔治亚州立大学化学系,2009年成为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正教授(终身教授职称),他荣获大学杰出教授奖,并当选为美国乔治亚州癌症研究杰出专家。
于1998年,他组建实验室开始独立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独立原创硒原子定点定位修饰核酸(硒核酸)以及硒核酸化学生物学,独立原创建立硒核酸结构化学生物学、硒核酸生物信息技术、碲核酸、硒核酸-蛋白晶体复合结构研究以及硒核酸RNA直接检测芯片研究等新领域。目前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硒核酸药物研究(包括mRNA药物、siRNA 和antisense药物)、硒核酸化学结构生物学、硒核酸分子检测、硒以及碲核苷和核苷酸类似物的化学生物学合成、核酸及蛋白晶体结构研究、硒核酸的转化医学基础研究及应用、核酸生物信息学、核酸基因芯片检测和核酸分子测序研究。他的众多研究项目已经得到了政府的研究基金、癌症研究杰出专家基金、和企业研究基金的支持。他的研究也已经获国际上多项专利。他的研究曾多次获奖。他也热心为学术界做很多工作。他是中美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CAPA)第一任主席及三位创始人之一,政府研究基金评审员,也曾为几本书藉刊物 担任编辑或客座编辑。
研究方向:核酸药物创新(包括mRNA药物、siRNA 和antisense药物)、结构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原体和癌症的核酸追踪检测以及早期诊断研究、小分子创新药物的发现、硒核酸生物信息学、抗癌化学生物学研究、核酸基因信息生物学,核酸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硒元素生物医药与健康营养研究,以及疾病和病原体的核酸快速精准诊断研究。
科研工作/学术成就:在国际上,黄震博士的主要科学成就和贡献是: 独立原创发明硒原子定点定位取代氧原子的修饰核酸(简称硒核酸)和碲核酸,建立硒核酸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合成方法(其中,贡献包括黄氏试剂和黄氏反应Huang Reaction),以及创立硒核酸化学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简称硒核酸结构化学生物学)等新领域。他在分子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原子水平上的核酸结构化学生物学研究,提出核酸分子识别、分子加工和疾病基因表达阻断的“一个假说和三个理论”: 硒原子重塑核酸分子假说、碱基原子超高精准配对理论、核酸原子最小扰动理论、核酸高特异性分子识别理论。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硒原子重新塑造核酸生命分子”假说,他的核酸结构化学生物学和药物创新,把核酸-蛋白质机器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功能本质探索,从分子水平深入到原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