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谚
2025年1月7日(周二) 15:00-16:30
生命科学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A204)
杨进孝
2025年1月7日(周二) 上午10:30
生命科学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A204)
赵鹏
2024年12月27日(周五)下午16:00
生命科学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A204)
贾银锁
2024年12月23日(周一)上午10:30
湖北大学会议中心思睿厅
Felix Dapare Dakora
2024年12月23日(周一)上午9:30
湖北大学会议中心思睿厅
马英新
2024年11月5日(周二)上午10:00
生命科学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A204)
基本信息:
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Felix Dapare Dakora),博士,湖北大学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电子邮件:dakorafd@tut.ac.za国籍:南非籍加纳人荣誉称号: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南非科学院院士、南非皇家学会院士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生物固氮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聚焦豆科植物功能和细菌结瘤基因表达,探究豆类分子以及根瘤菌代谢产物的信号和功能作用。二、教育背景...
基本信息:
贾银锁,博士,湖北大学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电子邮件:jiays2005@163.com荣誉称号:非洲科学院院士、南非皇家学会院士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作物育种、生物能源、作物抗性生理研究。目前聚焦于玉米育种、种质资源搜集、利用及创新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玉米矮秆耐密、抗逆高产品种选育,以及优质蛋白玉米育种(青贮)的研究。二、教育背景1993.02-1999.01 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大学,植物生理学博士19...
基本信息:
张永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发育神经生物学和重大神经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方向:以果蝇、非人灵长类猕猴和家犬为实验体系,通过多学科的研究手段包括基因编辑,脑影像和电生理分析以及行为学和认知功能分析等致力于研究神经突触的发育和功能调控,发现了多个调控突触发育的新通路和新机制,以及相关重大神经疾病特别是自闭症的分子细胞和神经环路机制。1.以非人灵长类、家犬和果蝇为模式动物研究人类重...
基本信息:
黄震教授,是中国国家特聘专家(教授),硒核酸国际创新研究院和诺奖大核酸研究院院长,以及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教授,博士导师。于1984年获得四川大学分析化学学士学位,于1987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物有机化学硕士学位,于1994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 获得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于1994年,他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系分子生物学博士后,师从于邵斯达克教授 (Professor Jack Szostak,2009年诺贝尔医学/生...
基本信息:
刘志洪,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8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电子邮件:zhhliu@whu.edu.cn二、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为重大脑疾病分子诊断与辅助治疗,专注于脑化学测量和脑部靶向递送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发展近红外二区荧光/光声成像新方法,实现高穿透深度(厘...
基本信息:
陈明周,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邮件:chenmz(at)hubu.edu.cn研究领域:医学病毒学、分子病毒学、新型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研究方向:团队长期的研究方向是解析病毒感染和致病的分子机制,主要针对重要的人类和动物病毒(寨卡病毒、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71、新冠病毒、乙肝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尼帕病毒等)的感染、复制与致病机制研究;解析病毒的感染过程及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组装、释放及...
基本信息:
李代芹,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人才电子邮件:daiqin.li@hubu.edu.cn社会兼职:·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副主编,2023 – 至今·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副主编,1999 –至今·Australian Journal of Zoology编委,2007 –至今·Zookeys编辑,2010 –至今·蛛行学报编委,1999 –至今·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主编,2013 – 2018·Behavioral Ecology副主编,2007 – 2012·Front...
基本信息:
马立新,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办公电话:027-88661237-6349电子邮件:malixin(AT)hubu.edu.cn社会兼职: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研究领域: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工业酶表达及其工艺研究二、教育背景1994.09–1997.07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1991.09–...
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Felix Dapare Dakora),博士,湖北大学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电子邮件:dakorafd@tut.ac.za国籍:南非籍加纳人荣誉称号: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南非科学院院士、南非皇家学会院士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生物固氮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聚焦豆科植物功能和细菌结瘤基因表达,探究豆类分子以及根瘤菌代谢产物的信号和功能作用。二、教育背景...
贾银锁,博士,湖北大学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电子邮件:jiays2005@163.com荣誉称号:非洲科学院院士、南非皇家学会院士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作物育种、生物能源、作物抗性生理研究。目前聚焦于玉米育种、种质资源搜集、利用及创新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玉米矮秆耐密、抗逆高产品种选育,以及优质蛋白玉米育种(青贮)的研究。二、教育背景1993.02-1999.01 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大学,植物生理学博士19...
张永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发育神经生物学和重大神经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方向:以果蝇、非人灵长类猕猴和家犬为实验体系,通过多学科的研究手段包括基因编辑,脑影像和电生理分析以及行为学和认知功能分析等致力于研究神经突触的发育和功能调控,发现了多个调控突触发育的新通路和新机制,以及相关重大神经疾病特别是自闭症的分子细胞和神经环路机制。1.以非人灵长类、家犬和果蝇为模式动物研究人类重...
黄震教授,是中国国家特聘专家(教授),硒核酸国际创新研究院和诺奖大核酸研究院院长,以及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教授,博士导师。于1984年获得四川大学分析化学学士学位,于1987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物有机化学硕士学位,于1994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 获得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于1994年,他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系分子生物学博士后,师从于邵斯达克教授 (Professor Jack Szostak,2009年诺贝尔医学/生...
刘志洪,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8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电子邮件:zhhliu@whu.edu.cn二、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为重大脑疾病分子诊断与辅助治疗,专注于脑化学测量和脑部靶向递送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发展近红外二区荧光/光声成像新方法,实现高穿透深度(厘...
陈明周,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邮件:chenmz(at)hubu.edu.cn研究领域:医学病毒学、分子病毒学、新型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研究方向:团队长期的研究方向是解析病毒感染和致病的分子机制,主要针对重要的人类和动物病毒(寨卡病毒、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71、新冠病毒、乙肝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尼帕病毒等)的感染、复制与致病机制研究;解析病毒的感染过程及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组装、释放及...
李代芹,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人才电子邮件:daiqin.li@hubu.edu.cn社会兼职:·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副主编,2023 – 至今·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副主编,1999 –至今·Australian Journal of Zoology编委,2007 –至今·Zookeys编辑,2010 –至今·蛛行学报编委,1999 –至今·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主编,2013 – 2018·Behavioral Ecology副主编,2007 – 2012·Front...
马立新,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办公电话:027-88661237-6349电子邮件:malixin(AT)hubu.edu.cn社会兼职: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研究领域: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工业酶表达及其工艺研究二、教育背景1994.09–1997.07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1991.09–...
以往认为,洞穴生物会完全丧失生物钟,但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刘杰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挑战了这一假设。团队发现,长期生活在无光环境中的洞穴蜘蛛虽然已经失去了视觉器官,但仍然保留了完整的昼夜节律行为调控系统和感知蓝光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蓝光诱导激活(图1)。该成果2月12日以“Blue light restores functional circadian clocks in eyeless cave spiders”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图1.洞穴蜘蛛生物钟调控通路...
查看更多近日,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金明教授团队在介电储能陶瓷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陶瓷介质电容器由于其高功率密度、快充放电速率,在大功率和脉冲功率系统中作用关键,被广泛应用于通讯、新能源汽车及脉冲电磁能装备等领域。目前,开发兼具高可回收能量密度和高充放电效率、环保、小型轻质的介电电容器成为重要研究方向。郭金明团队与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合作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
查看更多近日, 湖北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志洪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王富安教授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发表了题为“Self-Adaptive Activation of DNAzyme Nanoassembly for Synergistically Combined ...
查看更多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和疫苗研究中心陈明周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AMFR-mediated Flavivirus NS2A ubiquitination subverts ER-phagy to augment viral pathogenicity》(E3...
查看更多抗生素及其他药品是治疗细菌感染等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药物的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2021年全球估计有114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性,预计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达到191万人。发现新的抗菌药物靶标并进行药物设计...
查看更多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